幼兒愈早學語言,似英語母語人士(Native speaker)的成功機會愈大,在培育子女的過程中,有兩個關鍵家長需多留意。
解難能力從創意開始
第一是培育孩子的創造力,家長可從遊戲啟發孩子創意,切勿一味背誦,市面的遊戲治療也是好方法。家長和小朋友的思維應該是think out of the box(跳出思維框框),不受傳統想法和方式限制,可惜華人受教育制度影響,總是think inside of the box(在框裡思考)。舉個例子,我丈夫是英國人,接受當地教育,從小毋需背誦,但可記得內容,令我非常羨慕。其實,我們要反思背誦有什麼目的?只靠背誦是否真的對學習有用?
我教大學生,很多Year 1學生不懂解難能力(problem solving)和追求正確答案(correct answer),但大學教育是開放式,通過思考了解背後概念和知識,尋索過程毋需背誦,需要動腦筋。而要孩子具有這方面能力,就要家長從孩子小時候開始,培養他們的創意。
事實上,孩子應該是先學rules(規則),然後打破規則(break rules),我強調學習rules不是學習的終極目標。
其次是培養孩子的語言和認知能力,讓孩子懂得用語言表達自己想法。特別是香港推行兩文三語,孩子除了母語廣東話外,還可以常接觸普通話和英文,而家長毋需擔心孩子說話時又中又英,因為孩子從中訓練出語言轉換能力(language switching),所以香港人在語言學習上實在具優勢。
成長有過程按階段學習
現今家長普遍抱著「望子成龍,望女成鳳」心態,也不乏「怪獸家長」主張催谷孩子學習,尤其是有華人的地方都會出現這怪現象。要培育子女,必須循序漸進,不要揠苗助長。打個比喻說,嬰兒先翻身,然後再學行,不會「未學行先學走」,反映成長是有過程、規律和階段,小朋友學習過程亦一樣,要拾級而上。